內容導航:
多點觸控技術的發(fā)展歷史
多點觸控技術始于1982年由多倫多大學發(fā)明的感應食指指壓的多點觸控屏幕。同年貝爾實驗室發(fā)表了首份探討觸控技術的學術文獻。
1984年,貝爾實驗室研制出一種能夠以多于一只手控制改變畫面的觸屏。同時上述于多倫多大學的一組開發(fā)人員終止了相關硬件技術的研發(fā),把研發(fā)方向轉移至軟件及界面上,期望能接續(xù)貝爾實驗室的研發(fā)工作。同年,微軟開始研究該領域。
1991年此項技控取得重大突破,當Pierre Wellner發(fā)表的一份文件,他對多點觸控“數碼服務臺”,即支持多手指的提案(這為后來的發(fā)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),研制出一種名為數碼桌面的觸屏技術,容許使用者同時以多個指頭觸控及拉動觸屏內的影像。
1999年,“約翰埃利亞斯”和“魯尼韋斯特曼”生產了的多點觸控產品包括iGesture板和多點觸控鍵盤。經過多年維持專利的iGesture板和多點觸控鍵盤,在2005年,被蘋果電腦收購。
2006年,Siggraph大會上,紐約大學的Jefferson Y Han教授向眾人演示最新成果,其領導研發(fā)的新型觸摸屏可由雙手同時操作,并且支持多人同時操作。利用該技術,Jefferson Y Han在36英寸×27英寸大小的屏幕上,同時利用多只手指在屏幕上畫出了好幾根線條。與普通的觸摸屏技術所不同的是,它同時可以有多個觸摸熱點得到響應,而且響應時間非常短——小于0.1秒。
2007年,“蘋果”及“微軟”分別發(fā)表了應用多點觸控技術的產品及計劃,令該技術開始進入主流的應用。這種輸入界面讓使用者能大大擴大可操縱的比例言,引起大眾對使用多點觸控電腦的興趣。
2007年1月9日,蘋果公司總裁兼CEO史蒂夫·喬布斯隆重推出了蘋果公司的第一款手機產品iPhone。1984年,正是史蒂夫·喬布斯偏執(zhí)狂地堅持用鼠標代替部分鍵盤的功能,才使得鼠標在電腦與人的溝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。
更多相關: AV集成
文章來源:中國投影網
-
【內容導航】
- 第1頁·“蘋果”憑什么讓我們觸摸視界的
- 第2頁·什么是多點觸控技術?
- 第3頁·多點觸控技術的發(fā)展歷史
- 第4頁·多點觸控的技術介紹
- 第5頁·多點觸控技術的應用